中国人的家训—弟子规 第9讲 博大情怀有爱心 做个地球好公民
1076 2022-03-14 来源:本站 作者:超级管理员

中国人的家训—弟子规 

第九讲 博大情怀有爱心  做个地球好公民


【总 叙】 泛爱众。


“泛爱众”,是博爱的情怀。我们的心胸要广大一些,“凡是人,皆需爱,天同覆,地同载”,爱护走进生命中的每一个人,充分彰显人性的关爱和付出,突破狭隘的个人情感和民族主义。


“泛爱众”,亦是人道主义的情怀。我曾经受邀到监狱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,感受到我国的监狱特别人性化。服刑人员的食宿生活、人身安全都有很好的保障,在干警的守护关怀下,还安排了劳动改造、学习明理、职业教育,让他们与时代共同成长。由于危害社会公共秩序、对他人和社会的财产造成了威胁伤害,犯罪分子理应承受因果规律的惩罚;但同时,并没有剥夺他们作为人的基本的权利。这属于对生命的关怀。


人道主义的情怀正是人性的伟大之处。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,博爱的思想影响非常深广,《弟子规》的内容源自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中的教诲。尊重爱护每一个生命,是中华民族的美德。代代先祖的厚德载物、仁爱教育,支撑着我们的民族度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、战乱灾害,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之林,赢得了各民族的尊重。


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,一个人对生命的尊重是有次第的。


首先,在家中关爱亲人,孝顺孝敬对我们恩重如山的父母,友爱兄弟姐妹;在此基础上,把这份爱心慢慢拓展开来,才能展现出对于邻人、友人、甚至陌生人的尊重、理解与关爱。


其次,突破内心个人情感和民族主义的狭隘局限,充分体现对生命的关怀,使所有群体都得到充分的尊重。除了在家庭、社会人际关系中相互关怀、理解,还要开拓出对于大地母亲的关怀和爱心,将身边的环境治理得更加美好,建设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和谐文明。


我们在尊重生命、关爱帮助他人、保护环境的过程中,得到更多的恰恰是自我的成长。一个有爱心的人,走到哪里都不会孤独。我们观察社会生活中,在事业、工作、才能上比较成功的人士,往往都是乐意付出的人。稻盛和夫先生讲过一句话: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。”当一个人做事不去斤斤计较,只讲付出、不求回报的时候,他的成功是不可阻挡的;反之,则成就有限。一个人的心态会感召相应的环境;无私、热情、尽心尽力的付出,必然获得丰厚的回报。


“泛爱众”不仅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教育,而是告诉了我们赢得人生幸福成功的真正秘法——充满热情的付出,给予他人无私的爱。


任何人都不能与民族文化、国家地位、生活环境割裂开来,我们所处、所经的任何地方,都属于我们的生命环境、生命本身的一部分。


如果我们希望赢得他人的尊重,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。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、十三亿众多人口,当今时代经济繁荣、文化复兴、军力强盛,正以泱泱大国之姿全方位崛起,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。


在这样的大势下,愿每一位华夏儿女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延续承传、发扬光大,“泛爱众”积极拓展博爱的情怀,为国际社会、乃至整个地球承担起责任,展现出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,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领导人倡导的、为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而努力奋斗!



点击链接听音频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4MDM2Mzg5OA==&mid=2651863704&idx=1&sn=e2aea02c69745b49b2f5f88357fe3036&chksm=8441f28db3367b9bdb0982cd1d75db77c1b2d40b8cca6b5efaa626bfc0860fe1b4e4ca8248c1#rd


编按:


《弟子规》,原名《训蒙文》,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,后经由贾存仁修订、更名而成。《弟子规》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,但因其内容源自《论语》,实则涉及为人之根本。《弟子规》 从孝顺之门、自性之途、诚信之则、恭敬之心与爱众之道几个方面引导我们扎下人生之根。主讲人李毅多老师在国内首档大型系列国学广播——《中华文化大讲堂》节目中,时隔七年之后再一次解读《弟子规》。以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实修积淀来解读《弟子规》,借鉴古人、贯通现代,融合东西,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,用生动的语言,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、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,并亲切地把《弟子规》称为“中国人的家训”。


《中国人的家训—— 〈弟子规〉》主讲人:李毅多先生   主持人:雅清。本网获微信公众号“中华文化大讲堂”授权转载,每周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