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家训—弟子规 第16讲 如何面对父母的批评?
894 2022-05-05 来源:本站 作者:超级管理员

核心经句:父母教,须敬听。父母责,需顺承


《论语》云:“好学近乎智,力行近乎仁。”实践出真知,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可以采取“学一句,做一句”的方法,通过实践行动,爱心才能显发出来。学习的过程中,可以从多听经典理论讲解开始,长期坚持,耳濡目染,价值判断与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,然后变成行动。在此基础上,再回到经典的教诲,对于祖先智慧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广。


深入中华传统的优秀经典,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。比如“父母教,须敬听”中的“教”字,即教育教诲。晚辈面对父母的教诲,必须以恭敬的心态听从。父母的言教、身教中不仅仅有着自己的人生经验,还包含着历代祖先智慧、经验、美德的传承,虚心敬听父母长辈的教诲,我们就可能少走许多痛苦的弯路。


人生难免遇到一时解不开的烦恼,此时如果身边有信任的长辈,就可以主动向长辈请教咨询。其实,父母正是我们需要一生信赖的最好的人生顾问。在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中,孩子未成年时服从接受父母的教诲,成年后与父母依然是无话不谈的朋友。从小在家中培养良好的生命习惯,在社会生活中自然能够以恭敬之心虚心接纳长辈的教诲,处处得遇贵人提携相助。


“父母责,须顺承”,面对批评和责备,现在很多人是“老虎的屁股,摸不得”,只愿意听赞美顺耳的语言。“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药苦口利于病”,人要想不断进步就得能听得进逆耳忠言、读得懂直指人心的经典教诲。


从小在家中能够听得进父母的责备,不论责备得对错,首先以谦卑的态度顺承。这是对我们一生成长有益的智慧模式。


工作中,长辈领导发现了我们的短板、错误,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指点、批评,此时如果忽视甚至当面顶撞,就失去了接受教诲的机会,失去了提升的机会、成长的空间。有智慧的人听到批评,马上反思反省,这正是改过进步的机会,如此方能接收到长辈的智慧。


面对父母的教诲,保持“敬听”的心态;面对父母的责备,采取“顺承”的态度,这样的年轻人将会终身走在不断改过、不断进步、幸福成长的道路上!


点击下方黑体字听音频

中国人的家训 《弟子规》第十六讲


编按:

《弟子规》,原名《训蒙文》,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,后经由贾存仁修订、更名而成。《弟子规》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,但因其内容源自《论语》,实则涉及为人之根本。《弟子规》 从孝顺之门、自性之途、诚信之则、恭敬之心与爱众之道几个方面引导我们扎下人生之根。主讲人李毅多老师在国内首档大型系列国学广播——《中华文化大讲堂》节目中,时隔七年之后再一次解读《弟子规》。以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实修积淀来解读《弟子规》,借鉴古人、贯通现代,融合东西,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,用生动的语言,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、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,并亲切地把《弟子规》称为“中国人的家训”。

《中国人的家训—— 〈弟子规〉》主讲人:李毅多先生   主持人:雅清。本网获微信公众号“中华文化大讲堂”授权转载,每周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