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家训—弟子规 第11讲 若要人生过得好 明师指路最重要
920 2022-03-25 来源:本站 作者:超级管理员

“仁”是传递智慧的标志,广义的“亲仁”不仅指亲近仁者,还包含着亲近中外文明传承的经典名著、智慧美德的古今事迹、正能量的文化艺术、健康朴素的自然生活。


找寻具德实证的老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此事千万急不得,最好的方法是首先形成自己学习的力量、养成自修的习惯。通过书籍汲取经典智慧、实践感悟、人生经验、历史教训,阅读那些能够让生命焕发热情干劲、让心灵安宁、让家庭和谐的好书。


一旦条件具足,能够跟随师长请教学习德行、智慧、技能的时候,在“亲仁”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:首先,学习目的必须纯粹,不能掺杂攀取名利权势之心,师生之间相互感召,以免日后缠绕在复杂的人情纠葛、人际关系之中;其次,对于涉及人生信仰、生命方向的导师,要慎重地选择鉴别,不要人云亦云、急于拜师,要以谦虚好学之心追求生命境界的真实提升,而不是以名师的光环来自我炫耀;再者,“论事不论人”,“依法不依人”,跟随师长学习人生的道理、树立远大的志向,要恪守明辨善恶是非的原则,不要陷于个人好恶的情执、是非人我的事项之中。当然,一旦认准了一个好老师,那务必要好好珍惜,谦下精勤,学而不厌。


《论语·学而》章句:“弟子,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这个“行”字特别重要,美德的学习重在身教,如果在从小成长的环境中没有接触到传统美德的教导,就需要后天自学。我们学习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的行为规范,要焕发起行动的热情,将之体现于实践行动之中,变为自己的德行、智慧、能力、情怀、福报,真正受益。然后,再进一步深入学习。祝福大家:善学、乐学,得遇明师,不断进步!


点击链接听音频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4MDM2Mzg5OA==&mid=2651863850&idx=1&sn=09688068513d534344fa075a2ad86df9&chksm=8441f33fb3367a29879aeaf16013bc5d6780e993c449a93b4d5984303c21cc145e957cf606be#rd


编按:


《弟子规》,原名《训蒙文》,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,后经由贾存仁修订、更名而成。《弟子规》虽是一本童蒙养正读物,但因其内容源自《论语》,实则涉及为人之根本。《弟子规》 从孝顺之门、自性之途、诚信之则、恭敬之心与爱众之道几个方面引导我们扎下人生之根。主讲人李毅多老师在国内首档大型系列国学广播——《中华文化大讲堂》节目中,时隔七年之后再一次解读《弟子规》。以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实修积淀来解读《弟子规》,借鉴古人、贯通现代,融合东西,将积淀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,用生动的语言,鲜活的事例演绎成当今社会生活、道德规范的宝贵镜鉴,并亲切地把《弟子规》称为“中国人的家训”。


《中国人的家训—— 〈弟子规〉》主讲人:李毅多先生   主持人:雅清。本网获微信公众号“中华文化大讲堂”授权转载,每周更新。